风水堂:干支是什么意思?如何破解?
干支,即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为天干,地和支互联为地支。古人认为,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
关于干支的起源,相传为黄帝的臣子大挠创制。先秦《世本》云:“容成作历,大烧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隋代萧吉《五行大义》云:“支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轩辕之时,大挠之所制也。蔡邕《月令章句》云: 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远古将干支对应日月天干地支怎么算 月,日为十为干,辰为十二为月为支。西周《周礼·春官》云:"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天干地支怎么算 月,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
远古帝王的名字常用天干,如盘庚是商代第二十位国王,祖丁的儿子,阳甲的弟弟等。
有人认为十天干属十进位记数法,始于商代,十二地支源于古巴比伦。有人认为十天干源于先秦《山海经》中帝俊之妻羲和生十日的神话,源于十个太阳;十二地支同样源于该书中帝俊之妻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始于商代之前。
应该说,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天干地支已产生。古人有"三正"说,东汉班固《白虎通义》有《三正》一文,其云:"改正朔,易服色",谈及夏代历法以"十三月孟春为正",故可认为夏代已有干支。
商代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成六十甲子纪日法。考古发现,殷墟出土的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
一般认为天干地支是古人设立历法时的符号。干支历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开始用干纪日,后用支纪日,再发展到六十甲子纪日。
古人对十天干的解释,主要基于一年中物候的变化。甲表示万物破甲而生出,乙表示万物抽芽而生,丙表示万物茁壮成长,丁表示万物成长壮大,戊表示万物生长茂盛,己表示万物成长定形,庚表示万物坚实强壮,辛表示万物成熟而将产生变化,壬表示万物闭藏怀妊,癸表示新生机正在萌芽。
十天干是事物的分类方法,从事物变化角度通过一年中物候变化来解释,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