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七种十翼 作者是不是孔子?作者的“述而不作”

admin2023-08-12 12:59周易十翼

周易十翼原文_孔子周易十翼_周易的七种十翼

《周易》(今本)分经传两部分,经为卦辞爻辞之总汇;传合系辞、彖辞、象辞、文言等,共七种十篇,故易传又称之为十翼。说孔子与易传有无关系,关键在于孔子有没有参与易传的修订或编纂。易传作者是不是孔子?这一问题由来已久,然至今尚未定论。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孔子参与了易传的编修,他所谓“述而不作”,或是拟定易传之纲要,其内容则由其门人填充完善。

在北宋欧阳修发表《易童子问》之前,尚未找到公开质疑易传作者的文章或相关文字。原因很简单,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班固《汉书·艺文志》均认为易传的作者是孔子,既然史学大家都这么说,很多书籍便照抄照搬,轻易不会去质疑。而欧阳修作为庆历年间“疑古辨伪”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发现《易传》前后思想不一致等问题,也有深厚的时代背景,除了当时思想自由之风气,也离不开他的博学与质疑之精神。欧阳修认为,易传《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五种杂乱别扭,不合逻辑,乃后人杂取拼凑而成,虽有孔子之言,却非孔子所作,强调必须明辨是非真伪,不能盲目尽信。在欧阳修看来,“子曰”的“子”,是讲师,不是孔子。

具体来讲,欧阳修读易传时发现两个大问题。一是《易传》有七种十篇,但各传之间无论在文章体例还是思想倾向上,都有相当的差别,甚至同一传内也有矛盾之处,显非一人所作;如易传杂糅道、墨、阴阳诸家观点,非儒所独有之思想与体例。二是将《易传》的思想倾向,与《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进行比较,便可发现二者的思想性情不相契合,这一点南怀瑾的《易经杂说》有同样的看法,南怀瑾也认为易传前后思想不一致,写作手法也大不同。如孔子注重现实的伦理政治即人道方面,而罕言天道,故子贡曾感叹:不容易听到孔子对“性与天道”的论说;而《易传》则大谈天道,本天道以明人事等。

要解答欧阳修的问题,首先要清楚易传产生的年代。所谓同一传内也有矛盾之处,显非一人所作也是有依据的,如《乾·彖》中有“各正性命”一语,而“性命”连用,乃是孟子、庄子以后才有的。孟子表彰孔子,常言春秋并不提周易。这说明,易传成书可能在孔子之后。借欧阳修对易之疑,钱穆进一步指出,“孔门传经系统见于史者惟《易》 ,而《易》之于孔门,其关系亦最疏,其伪最易辨。”钱穆的说法,引起民国疑古派(古史辨)的重视,史学家傅斯年也说:“孔子一生未提过《易》,而商瞿(‘孔子传易于瞿’)未见于《论语》,也成了孔门弟子了。孔门弟子列传一篇,其中真有无量不可能的事。”如遵照钱穆、傅斯年等人的说法,孔子一生未曾提到过《易》,商瞿传易过于牵强,那么《史记》《汉书》的记载纯属虚言,儒家的经典《论语》之言论也有待商榷,真是这样吗?史家所言,难道就没有依据吗?显然,很多问题仍需商榷。

撇开《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 ”之说,就孔子“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篇》)又该作何解读呢?王宁等人从文字学的角度给出了答案。王宁《孔子与〈周易〉无关》一文认为,据《鲁论》,“易”字当作“亦”。《古论》妄错“易”一字,同时他又引证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论语音义》的说法,论证了易即亦也。以此思路,便有“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之论。若依此说,孔子的确与易无缘。假如易传成书于孔子之后,那么孔子就没办法删定六经了。

不仅如此,钱穆作《论十翼非孔子所作》,全面、系统论证了周易与孔子无关,提出了诸如“ 《史记·自序》引《系辞》称《易大传》,并不称‘经’,可见亦不以为孔子语”等观点,这些观点虽有漏洞,但也为易传作者的考证提供了资料辅助。不过,有学者就钱穆等人论点做过辩论。如金景芳“关于《周易》的作者问题”一文,就肯定《易传》大部分为孔子所做的说法;即十翼除《说卦》《文言》《系辞》,皆孔子之作。赵涵在《孔子与〈周易〉关系考辩》一文指出,钱穆《论十翼非孔子所作》的论据皆有漏洞。如钱穆称,《史记·自序》引《系辞》称“《易大传》”,并不称“经”,可见亦不以为孔子语。赵涵认为“《系辞》虽不为孔子语,思想却是孔子的,其引用“子曰”来论述周易的卦爻辞,这是孔子讲易的直接证据”;钱穆又讲,《史记》推尊孔子,所以《五帝本纪》托始黄帝,而不述及《系辞》之伏羲、神农,可见太史公并不以《系辞》为孔子作品。赵涵等人认为:“《系辞》不是孔子作品是可能的,孔子并没有直接写过《易传》,而是《易传》的思想源头,其大部分思想来源于孔子”。赵涵等人的观点也肯定了孔子参与易传,并有所作为。

不仅如此,长沙马王堆帛书易的出土,更有利地证明了孔子的确与周易有关。帛书成书年代在西汉,这就足以证明,西汉传本《易》就已有孔子作易传的说法。从帛书《要》篇得知,孔子不仅晚而喜《易》,而且在《易》上是下足了功夫,“居则在席,行则在橐”即是明证。且此篇文字揭露出不少孔子读《易》的史事,如孔子与弟子子贡就《易》的问题进行了辩论,此《要》篇明确指出子贡受《易》于孔子。在马王堆帛书《易传》诸篇中,明确记载孔子论《易》的,除《要》篇外,还有《二三子》篇、《缪和》篇;以“子曰”论《易》的,有《系辞》篇、《衷》篇。

这些出土文献可以推翻郭沫若等人“孔子晚而好《易》以及田何以上的儒家易学传授系统均是秦汉间儒生所伪造周易的七种十翼,不足据信。”的说法,但仍然无法终结易传引孟子、庄子学说的观点,也无法诠释,如果孔子“述而不作”,那商瞿、木子、子贡或子夏,究竟谁主持了易传编纂项目等问题。若说是商瞿,可其作品已失传;若说子夏,然《子夏易传》之真伪也是个问题。不过,结合郭店楚简(战国中期)论《易》的儒家文献《六德》和《语丛一》来看,楚简的《六德》篇已有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记载,《易》赫然在列,由此可得,《易传》或成书于孔子时代,也未尝不可。

总之周易的七种十翼,易传之成书年代尚无定论。易传之言论的确非一家之言论,既使排除儒家借鉴诸子先进思想编纂意见之可能,但易传非一人一时之作的观点的确可以立论;至于何人传易于孔子,或者孔子时代易已广为学人所知之论也有待进一步论证。究此种种,笔者以为易传与孔子有关,孔子以总编的身份参与易传大纲的拟定等工作也很有可能。

相关文章

易经:上古奇书,博大精深的法哲学经典

易经:上古奇书,博大精深的法哲学经典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周易》也被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从古至今,十字纹极为少见所以在手相学中显得颇为神秘,因此十字纹又有灵感线及第六意识纹之称。此外,古人觉得这类人有预知未来的天赋,只要正确引导就能趋吉避凶,因此就有了“一生不受贫”的说法。...

留下的只有《周易》中的“经”这一部分

留下的只有《周易》中的“经”这一部分

易经全文多少字已经没人知道。《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也有人直接把《周易》称为《易经》。...

南怀瑾老师:周易的起源和先天八卦,你知道吗?

南怀瑾老师:周易的起源和先天八卦,你知道吗?

要说起周易的起源,首先要先来了解一下河图洛书和先天八卦。《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当时伏羲八卦只是八个“三横划”的符号,并没有文字。后世所称《周易》便是指文王《周易》+孔子《易传》的结合体。...

言归正传,先对《易经》做个简单的介绍

言归正传,先对《易经》做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其实就是《周易》+《十翼》。这也是为何《易经》总被误解为封建迷信。说什么“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阴阳、五行、八卦之类的概念,哪怕没学过易的人也多少会有了解。《易经》绝不是迷信。所以说《易经》是群经之首,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