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中国传统风水学家的风水之道!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明朝的建立,结束了元朝蒙古族对中原的统治,帝王的丧葬礼制也由元蒙习俗不建陵寝的“潜埋”方式,重新恢复为中原沿袭数千年之久的山陵墓葬形式。
明十三陵
明代从开国皇帝算起,到末尾一位,一共有16位皇帝和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2名太监。除了因特殊情况未能葬于十三陵的,其他帝王都长眠于此。中国古代认为“事死如事生”,即使是陵寝,也要有好的设计和好的风水,因为这关乎于国家的运势和未来。明十三陵是中国帝王陵墓中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一处遗址。是外地游客到北京必去的景点之一。
明十三陵
我们中国人讲究风水理论,尤其是对于住宅还有陵墓,都非常的看重地理位置,在这一点上,对于古代的帝王也不例外,基本上从一开始即位,就开始修建自己的皇陵了。在这些皇帝的心中,即使皇帝死了,也是去阴间做帝王去了清皇陵风水布局图解,所以阴宅和阳宅一样,都要有好的风水、好的设计,因为它们关系到王朝的兴亡。
长陵
明代朱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由此可见,明朝皇帝在选址以及规划设计陵墓群格局时,深受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影响,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美好境界,用以体现“天人相合”的哲学观点。
那么明朝十三陵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殊的呢?
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曾经写诗来描述明朝十三陵的地理优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
天寿山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下了皇位。一开始明朝的首都是在南京,按理来说,皇陵应该选在南京的附近才是,但是他却派了礼部尚书前往北京选址。这时候其实有两个原因,首先,朱棣在这个时候大概就已经想到要把首都迁到北京。迁都北京清皇陵风水布局图解,从政治军事方面来说,明朝三打败了蒙古,但是他们依然有残存的势力,而且时不时的就骚扰边关,南京,距离位置偏远,难以控制西北长城的军事形势,从这方面来说就是,未棣毕竟是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取了皇位,心中也是有不安的,可以说他在南京呆着不舒服,但是北京是他当燕王时候的封地,也是他的大本营。
明十三陵的首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开国名将徐达之女)的合葬墓,也就是长陵。长陵是明朝十三陵中建的shou座陵墓,所以地理位置也是非常好的。长陵在天寿山的中峰之前,在风水学中,这个地方是明朝风水学家寻找的金星落脉。
长陵落脉
永乐五年,皇后徐氏去世,朱棣经过慎重考虑,没有在南京建陵安葬,而是派礼部尚书夏羾和江西三僚风水大师曾从政、廖均卿等去北京寻找风水福地。他们足足在北京四周跑了两年多,南口外的屠家营、“狼儿峪”、京西的“燕家台”、京西潭柘寺等陵地均被朱棣否定了。就这样,一直到了永乐七年,廖均卿才在京北昌平县黄土山下选中陵地,并由朱棣自己看后拍板决定下来,改黄土岭为万寿山,并在万寿山下建造陵墓,取名为长陵。
长陵
之后,明朝朱家子孙除个别情况外,但凡登基称帝者,均在此建陵,一直到大明帝国灭亡,以崇祯皇帝终结,共建陵园十三座,这便是我们现如今所看到的明十三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