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这句俗话何意?
俗话,也称为“老话”,顾名思义,指的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广为流传的话语,很多俗话,是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话,叫做——“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这句俗话何意?哪三种情况,俗话认为是不能过寿的。
旧时的人们,对于出生日期非常讲究,也非常重视,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生辰八字”,精确到出生的年、月、日、时,这四个时间点,各自有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成八个字,既“八字”,在古时候,人们认为“生辰八字”与“命理”息息相关,生辰八字也被广为应用,例如古时候的人们结婚,便会提前去对比各新人各自的生辰八字,这便是古代婚礼六礼中的第二礼——问名。
时至今日,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也非常关注出生日期,例如“过生日”,如今的“生日”,也能细分出阴历生日和阳历生日。
关于生日的俗话也有很多,例如“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庆生”,这句俗话认为生辰八字啥代表寿命,在古时候,医疗水平、生活水准并不高,妇女分娩宛如踏过鬼门关,因此俗话后半句认为“母在不庆生”,认为相比于庆祝自己的生日,更应该感激母亲给了你生命。
生日与祝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关于祝寿,也有许多讲究,而祝词“福如东海长流水生辰八字啥代表寿命,寿比南山不老松。”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
可是你知道吗?以下三种情况,是不能够“过寿”的:
其一、
古人认为,到了六十岁,才能称为“寿”,其源于古代的历法,既“天干地支历法”,天干地支历法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排列组合而成,没六十年为一个轮回,因此,六十年被称为“一个甲子”,六十岁被称为花甲之年,六十岁开始,生日便能被称为“寿”,六十岁当年,为“寿”的开始,因此,该年被称为“寿诞”,六十岁之后每年的生日,只能被称为“寿辰”,于是俗话也道:“生日年年有,寿诞六十首”
可见,小于六十岁,是不能过寿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还有“做九不做十”的说法,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因此,有些地方会提前一年,也就是59岁举办寿诞,也有的地方,将60岁说成59岁来举办寿诞,总而言之,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其二、73岁和84岁不过寿
73岁和84岁,被称为“人生两道坎”,也有俗话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古时候的孔子和孟子两大圣人,是古代儒学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因此,儒学也被称为“孔孟之道”,其中,孔子活到73岁逝世,孟子活到84岁逝世。
旧时的人们认为,圣人尚且如此,自己能活到圣人的岁数,已经是幸事了,同时也出于对孔子和孟子的尊敬,人们到了73岁和84岁,也不会庆祝生日,甚至坊间也有跳过这两个岁数的计算方式,既过了72岁便称自己74岁,过了83岁便称自己85岁。
其三、>90岁不过寿
在古时候,人们的平均寿命并不高,过了90岁,便属于“上寿”,可以完全称为“高寿”了。过了九十岁,人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已经变得衰老,对于过于热闹的寿宴,反而并不喜欢,因此,子孙后辈出于“孝字论心不论事”的考量,为了给老人一个安静的环境,便不会去大操大办寿宴。
人生不易,百岁难得,而到了百岁,则可以举办寿宴。 除此之外,无论是多少岁,只要父母尚在,被认为都不能举办寿宴,因此,俗话还道:“上有老人不做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