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十翼《易经》的十篇文章并非一人所著
周易十翼
《易经》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由于《连山》和《归藏》因为年代过于久远而失传,如今我们能阅读和学习的只有《周易》。而对于复杂事物的学习,必须先大致了解它的整体结构和框架。
《周易》在结构上分为两块,“经”与“传”(《易经》与《易传》)。“经”主要讲的是六十四卦以及每一卦的卦辞和爻辞,也是《周易》的主体部分。“经”大致产生于殷商之际,属于当时的占卜之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巫”文化的遗产。
因为“经”的神秘与难以理解周易十翼免费阅读,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传”便应运而生。“传”就是用来解释的“经”的著作。“传”共有十篇,也被称之为“十翼”,相传为孔子所著。《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然而对于《易传》的具体成书时间和作者,却又有多种说法。根据现在的研究,这十篇文章并非一人所著,也非在一时所写,其中也有后人修改的可能。但毋庸置疑的是“十翼”将原本的巫书,上升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
那么“十翼”到底从哪些方面来解释“易经”呢?先来看十翼的组成部分,《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和《文言传》。简单来说,《易传》从卦辞、爻辞、卦与卦之间的联系和“经”的“世界观”这几个角度入手。
彖,断定的意思。《彖传》从卦辞入手,大体上解释一卦的吉凶与意义,相当于给这个卦定了个性、指示了大致的方向。因为“经”分“上经”与“下经”两部分,从而《彖传》也有了上下两传。
象,形象、象征之意。《象传》也分上下,即《大象》与《小象》。而它却与《彖传》的上下分法不同。《大象》每卦一则,解释卦辞。而《小象》每卦六则,解释爻辞。
《系辞》可以说是《易传》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它构建了《易经》的整个世界观,并奠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根基。《系辞》的上下分章自古并没有同一的结构,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分法。《系辞》的魅力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对于《系辞》的认识将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做深一步的研究。
《说卦传》将重点放在了对“八卦”的研究周易十翼免费阅读,从人体部位、方向、颜色以及象征的动物等多方面来认识八卦。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的先后排列有一定的内涵,而《序卦传》就从这个排列顺序入手,讲解为什么六十四卦的出场顺序是这样的,以及相邻卦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序卦传》相反的是《杂卦传》,《杂卦传》打破了原有的排列顺序,而往往将意义相反的两卦放在一起研究。如坎(水)与离(火)、否与泰。
而《文言传》则重点讲述了天地的门户——乾卦与坤卦。乾坤二卦是《易经》的开篇,在六十四卦中具有特殊地位,更是整个天地的象征。所以《文言传》从这两卦出发,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易经》。
《易传》虽是解释《易经》的著作,但却也有它的独特之处。《易传》将原有的巫文化,带向哲学的殿堂,对我们中华文明的影响更是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