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堂:介绍什么是易经,易经的组成
介绍什么是易经,易经的组成,学习易经的思路。
如果要找一本书作为记载中华文明的源头的话,那当属《易经》。《易经》应该是远古的智者集体创作,传说中由周文王在牢中整理而得。
关于《易经》的诞生,我认为同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关,是先祖数千年来“仰则观天文,俯则察地理”智慧的结晶。如同中文文字诞生,以及中医的演进一样。
易经的组成
文王所作的经书,已经包括了 64 卦。文王为这 64 卦编写了说明书,还为每卦的每一爻写了说明书。卦的说明书正经的名字叫卦辞,同样爻的说明书叫爻辞。卦和这些辞共同组成了易经的原文。每一卦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每部分由三爻组成,每一爻要么是阴,要么是阳。因此,有下面的说法:
太极生两仪,(即要么这一爻为阴,要么为阳)
两仪生四像, (两个爻可以有 4 种组合)
然后,三爻则正好是 8 种组合。符号长成这个样子
☰、☷、☳、☴、☵、☲、☶、☱
这 8 种组合的每一种都有名字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象征的自然分别为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64 卦就是由这 8 种两两组合而得,通常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举几个例子
如果上和下都是☰,即六爻都是阳,这一卦叫 “乾卦”;
如果上面是☶、下面是☰,这一卦叫“需卦”,即上面是水,下面是天。
64 卦中有的名字是两个字,比如 天雷组成的叫“无妄”,即上面是☰,下面是☳。
我们以“乾”卦为例,上和下都是☰,一共 6 爻,每爻根据这 6 个位置,有不同的名称,
是从下向上看,分别叫
初、二、三、四、五、上
先来看其卦辞
“乾”:元,亨,利,贞。
超级精简,就 4 个字。读不懂,不要紧,先理经书的解结构周易学习吧,后面让你懂。
接下来说爻辞,因为是 6 爻,则要从下向上,一一说明。
初九:潜龙勿用。
也很精简,4个字。这里的初是位置,表示最下面那一爻,九表示这是一阳爻。如果是阴爻,则叫“初六”。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这一句有 8 个字。 第一爻(最下面)叫初九,第二爻叫九二,不是二九。最上面的叫“上九”。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以上就是乾卦易经的原文,去掉标点符号(后人加上的),卦辞 4 个字,6个爻共 42 个字。可见易经相当精简。
接下来讨论一下“如何读懂”的问题。
先想像一下,文王姬昌,恩,那时还没称王,被商纣王关起来了,他在牢中整理前人智慧的结晶,说这是用来卜筮的,所以像出谜语一样,把智慧的结晶编码成现在这个样子,后人只能反复研究来破解了。也正因为如此,易经得以流传下来,不然早被烧掉了。
文王姬昌出生于公元前 1152 年,据今三千一百七十多年了。
文王之后过了大约五百年,有位智者叫孔子,他破解了文王的密码,为了让后人能理解易经,他为易经写了注释,这些传统称《易传》,它由若干篇组成。 此后,人们为了研读易经,就把这些注释和易经原文合在一起,在后世出土的文物中,原文和传就在一起了。
下面仍然以乾卦为例,把原文和传放在一起。
另一种可能是,三千年前,文王的易经读书人都能够看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五百年后一般人就看不懂了。
原文: 乾:元,亨,利,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所以,易经的组成是由原文和传组成。
学习易经
孔子写的注,其实一般的人也看不懂,孔子的学生还经常和孔子请教,讨论,于是,又流传下来一些解释的书。比如《彖》,它是解释易经卦义的书。而不涉及爻辞。相传也是孔子所作。
在彖中,对乾的解释如下: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文言》: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周易学习吧,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然后,有了孔子的指引,后人们得以继续研究易经的奥秘。
比如:潜龙勿用,有人(《人闲训》)这样理解:
“潜龙勿用”者,言时之不可以行也。
因此,学习《易经》,除了学习原文,还要学习相应的“传”。
下面汇集一下和易经相关的名篇。《十翼》即《易传》,是对《周易》作注释的著作,著作内容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故称《十翼》。
学习易经,我的思路就是研读原文和以上名篇为主,结合后世人的解读为辅。一起探索《易经》的奥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