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秋拍预览|《周易·系词》:曲成万物而不遗

admin2023-07-25 15:01周易天地

周易·系词》思想深刻而丰富,诸多论述发人深思,如“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气象万千,生生不息;尤其这个“曲成”微妙而玄奥,非同凡响。“曲成万物而不遗”一般翻译为“曲折地成就万物而不遗漏”(周振甫《周易译注》234页)。曲解释为曲折,感觉过于平淡,未能尽意,但又说不上究竟。

天地感万物化生_天地感而万物生_周易 天地感而万物生

气泡的“曲成”

查看黄寿祺、张善文的《周易译注》,这一句话翻译成“曲尽细密地助成万物而不使遗漏”。其“曲”作“曲尽”解,显然察觉到其中非凡意味。再看其注释,作者引《周易正义》:“圣人随变而应,屈曲委细成就万物,而不有遗弃细小而不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535,537)

其实(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805页)对此已有细微解释,他引侯果“言阴阳二气,委曲成物,不遗微细也。”侯注:万物资始于乾,资生于坤。一物之微,莫禀受阴阳之气。《说文》曰:“委,随也”,又曰“曲,像器受物之形”。言阴阳二气,随物赋形,不遗微细。《中庸》言“鬼神之德,体物不遗”,是其义也。

由此可见,“曲”之奥秘在于阴阳二气。尚秉和也认同此说:凡物皆生于两气之中,故曰“曲成万物而不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362)

阴阳两气的生成机制

牟宗三认为(《周易哲学讲演录》109),“曲成万物”是内在于万事万物里的周易 天地感而万物生,顺着万事万物的曲曲折折而每一个都能曲成。牟宗三强调其内在,而能曲尽其细微。内在而能精微,故李鼎祚说:“范围天地举其大,曲成万物举其细。”(周易集解》805)

刘君祖对“曲成”的解释,独具慧眼。他说复卦的“七日来复”为螺旋形上升曲线,循一升进的主轴,周转不息。泰卦九三爻爻辞(“无平不坡,无往不复”)已明示此理:天地万物皆由曲成,没有任何例外。《中庸》由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谈到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紧接着又称:“其次致曲。”所谓“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皆在阐发“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之理(《易经系词传详解》37)

螺旋的动力系统

牟之“ 曲”说,强调“内在而能精微”;刘之“ 曲”说,侧重事物发展螺旋上升曲线。综其说,还是归为阴阳二气的运动。“ 曲” 之奥秘,还有待探究其字源结构。据《汉语多功能字库》资料,曲象器物彎曲之形,《說文》:“曲,象器曲受物之形,或說曲,蠶薄也。凡曲之屬皆从曲。”本義是彎曲。由於音樂旋律抑揚婉轉,曲折回旋,故引申為樂曲的“ 曲”。

學者多從《說文》釋此字象彎曲的器具,商承祚認為其形如矩,高鴻縉則以為象盛飯之器具,白川靜以為象細竹、蔓草編成的筐籠,一說以為養蠶的器具,亦有以為字與音樂有關。另,季旭昇認為此字似曲畸之農田,可備一說。

笔者本也从众,采信“ 曲”为弯曲器物之形。但是“ 曲”何以弯曲而“受物”?许慎又补充道“或說曲,蠶薄也。”这个补充或有玄机。“蠶薄”为养蚕(蠶)的器具(说文解字今释1821)。那么,这与“ 曲”为弯曲器物有什么关联?难道养蚕的器具为弯曲之形?从现有的养蚕技术看,好像也没有见到什么弯曲的容器。不过养蚕过程中,蚕种的“孵化”倒需要“封藏”;而且蚕虫结茧时,也要“作茧自缚”,把自己隐藏起来。如此说来,“ 曲”的曲折义,可能与养蚕过程中的“封藏”有关。这就需要通过“蚕”来理解“ 曲”。

养蚕

“曲”的古文字,多作矩尺(曲尺)状“乚”,也有写作“凹”状(凵)的。“乚”状其实也有其字,音yin,表示隐蔽(邹晓丽153),音义为隐;而“凹”(凵),对应“匸”字(音xi,注意不是“匚”fang),义为掩藏。就“曲”的音义而言,与“区”相通(双声,韵部对转)。而“区”(區),《说文》的解释是:“踦區,藏匿也。从品在匸中。品,眾也。”“区”为藏匿。因此,“曲”之弯曲折叠也是藏匿,与“直”相对。

从“蚕”(蠶)的音义看,“蠶”有潜藏义(齐冲天535),蚕(蠶)与潜(潛),声符相同,彼此同源。“蚕”(蠶)的音义给出一个重要线索:养蚕的器具——曲,之所以有弯曲义,看来不在于器具形状的弯曲,而是养蚕过程的“弯曲”。也就是说,这个“弯曲”不是指物理形状的曲,而是折叠-隐蔽的功能。

“曲”的古文字,作矩尺形

由此可见,“曲”的潜藏、封闭音义,主要是指蚕虫生育、生长过程中的藏匿保护状态;而“曲”的弯曲、曲折义,是指蚕虫生育、生长过程中从蚕蛹到蚕蛾的变化、变态。而蚕蛹到蚕蛾的变化、变态,引申为歌曲旋律的曲折变化,故“曲”表示歌曲、曲调。蚕蛹到蚕蛾的变化、变态也引申为酿酒发酵。这便是“麯”,从麦,曲声。简化字直接写成“曲”。

蚕属于变态类昆虫,蝴蝶也是,所谓化蝶。这种带有形态转化的动物,是生命、生长和变化的象征。因此“曲”也就有了生命、生成的特质。蚕的变态隐秘而细微,故“曲”有细微的含义(曲与区相通,区也有小的意思)。“曲”的细微义(见上文“屈曲委细”)暗含着生命发生机制,就像微生物的发生机制——发酵(“麯”)。

蚕,音符有潜藏义

“曲”既有细微义,又有发生态(曲折变化),便是《周易·系词》所说的“几者周易 天地感而万物生,动之微”,即“几微”。动之微,为动而未形,看不见,处于细微隐蔽状态,但已发动(变化)。“几微”为发生态,为事物的建构机制,《周易·系词》曰:“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而这正体现为“曲成万物而不遗”。

“曲”之曲成,是基于阴阳两气的生命发生态(风水理论中有“曲则生情”之说。大凡曲线、曲形,螺旋形,从DNA双螺旋到宇宙星云之螺旋,都与此有关),与当代混沌学、自组织理论有某种对应。而“曲成”机制,可以看成分形理论的周易形态,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进而万物生生不息。

分形理论( )是当今十分风靡和活跃的新理论、新学科。1967年,在美国权威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统计自相似和分数维度》的著名论文。海岸线作为曲线,其特征是极不规则、极不光滑的,呈现极其蜿蜒复杂的变化。我们不能从形状和结构上区分这部分海岸与那部分海岸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这种几乎同样程度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说明海岸线在形貌上是自相似的,即局部形态和整体态的相似。

自相似的生成

在没有建筑物或其他东西作为参照物时,在空中拍摄的100公里长的海岸线与放大了的10公里长海岸线的两张照片,看上去会十分相似。事实上,具有自相似性的形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连绵的山川、飘浮的云朵、岩石的断裂口、粒子的布朗运动、树冠、花菜、大脑皮层……把这些部分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形体称为分形()。1975年,他创立了分形几何学(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研究分形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即分形理论。

分形与“曲成”

“曲成万物”即一层层的分形展开,无限延伸,自然“不遗”。“曲成万物”也类似德勒兹( )的“褶子”:整个世界是皱褶重重的混沌体,从人类社会到物质自然,都是皱褶式地相互渗透相互交错。“褶子”是“曲”的遮蔽和生成,皱褶重重的“曲”,自然“不遗”,构成世界的“全”。因此,“曲”也就是“全”。

诚然“曲”有“周遍”的义项。对此,高亨在解读“曲成万物而不遗”时认为:“曲”犹俱也;而“成”读为“盛”。这句话就译为“普遍容纳万物而不遗漏”(《周易大传今注》齐鲁出版社2009年版459页)

高亨的解读暂且不论。但“曲”兼有曲折和周全两个义项,说明“曲成”之阴阳相生,从细微不察的几微发生到天地万物的无处不有,是动态而持续发生的。“曲”为俱、为全,也令人想起老子的“曲则全”。“曲”既屈曲又俱全,可以理解为以屈曲(“分形”的几微发动)的方式实现其全(“分形”的无限展开)。“曲”体现了这种“委曲求全”。

几微发生

“曲”的几微发生、生命生成,于歌曲、曲调而言,咏唱之往还反复,乃曲之分形动态;歌咏之生发展开,乃曲之大化升华,体现了心灵与自然的共鸣和合,也是德勒兹的“褶子”。

“曲成万物而不遗”, 果真意味深长,回味不尽啊!

相关文章

风水堂:如何把后天八卦讲完

风水堂:如何把后天八卦讲完

两个地卦组合,还是地卦,理论上是天生万物,地长万物,如此是天地为万物之始。虽然是先说了五个卦,但是就是看图写作文,卦图又被叫做无字天书,怎么理解?...

(李向东)《周易》中的运行规律与物的认识

(李向东)《周易》中的运行规律与物的认识

在《周易》看来,八卦分别代表着天地自然运行的八个基本要素或八种现象,即: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它是古人对于宇宙世界与万事万物长期观察而总结出的。?另一方面,《周易》对于自然宇宙的认识并不仅仅机械地停留在客观的自然之物上,而是通过观物取象,由具体到抽象,最终概括出宇宙之道。...

周易 天地 方圆 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

周易 天地 方圆 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

另一个观点认为易字上半部像日,下半部像月,合起来就是阴阳的意思。但是易字上日、下月的结构是有争议的,上半部是个日字问题不大,下半部是个勿字,跟月字明显不像。因此,周易的易上半部为日字,下半部为勿字,并通物字,这个观点在学术界也有一席之地。要是生硬地把两个字拼凑在一起,即周字代表周朝,易字代表变易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