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于正固就会吉祥,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解读易经(第二卦)——坤卦15万阅字体:
坤卦2.1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白话:坤卦——开始,通达,唯适宜母马般的正固。君子有所前往时,若领先会迷路,若随顺才会碰到主人。利于在西南方得到朋友,而东北方失去朋友。安于正固就会吉祥。
解读:
坤卦也具备“元亨利贞”四德,与乾卦不同,坤卦不是普遍的利贞,而是“利牝马之贞”,牝(pìn)马是母马,柔顺健行执于正定。亦即大地顺着天的法则健行而养育万物。因乾卦是主导,坤卦是顺从,坤唯有追随乾,才不会迷失。所以“先迷后得主”,先,领先行动;后,随顺行动。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此源于九宫洛书后天八卦图(宋人把九宫称洛书后天八卦),见下图。依八卦的方位,西南坤为母,两侧的南方为离卦中女,西方兑卦奼女,都属于阴。所以说往西南方可以得到同属于阴的朋友。东北艮为少男,两侧东方震为长男,北方坎为中男,皆是阳卦。因此往东北方,就会失去同属于阴的朋友。九宫洛书后天八卦图(见下图)
九宫洛书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的叙述最早见于《易传.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九宫之说见于先秦经典《黄帝内经》、《黄帝九宫经》、《礼记》,以及西汉《乾凿度》(虽是西汉成书,但思想内容则是先秦遗存)。
《黄帝九宫经》云:“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心总御得失。”《黄帝内经。灵枢》第七十七篇《九宫八风》(见下图):“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灵枢。九宫八风》
《大戴礼记。明堂》九室说:“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见下图:
明堂九室图
《乾凿度》曰:“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
郑玄注曰:“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以言无偏也。自此而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从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从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心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奼女也。又自此从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此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见下图)
所行即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序而为一周。一周之后还于中心,再行又从一始。后来,这样的“行”法被道家称之为“禹步”(相传为大禹发明,大禹治水画天下为九州,洛书九宫很可能为大禹发明)。就是这样,“九宫”洛书图与八卦结合起来,而有“九宫八卦图”的出台。
太一下行九宫图
1977年,安徽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太一九宫占盘”,经推算年代为汉文帝七年(公元前173年),距今已有2173年历史了。“太一九宫占盘”正面按八卦位置和五行属性(水、火、木、金、土)排列,九宫的名称和各宫节气的日数与《灵枢。九宫八风》首图完全一致。小圆盘过圆心划四条分线,在每条等分线两端刻“一君”对“九庶民”,“二”对“八”,“三相”对“七将”,“四”对“六”,与九宫洛书布局完全符合。“九上一下,三左七右,以二射八,以四射六”,也与《大戴礼记。明堂》、《乾凿度》、《黄帝九宫经》完全符合。见下图:
太一九宫占盘
太乙占盘的考古发现,无可辩驳地证实了早在西汉之初,或者更早(笔者以为洛书九宫起源于大禹时期),就已有了与“洛书”相同的图形。宋人造“洛书”等,实为继续先秦《大戴礼记.明堂》九室说、《灵枢.九宫八风》、以及西汉《易纬.乾凿度》《黄帝九宫经》而出,也就进一步说明了宋人“图书”绝非臆造,从而结束了持续九百年的河洛真伪之争。
笔者以为:朱熹所说洛书即九宫,所说河图实为太阳历图(古太阳历:一年十个月,每月30天)。在后边的解卦中,笔者只采信九宫洛书后天八卦,八卦配数用九宫洛书一坎二坤之数,而不采用邵雍先天八卦乾一兑二之数(因缺乏经典证据)。
2.2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白话:彖传说:至广啊坤元,万物依靠它而天生,故顺承天道。坤以其厚重承载万物,德能无边无涯,能包含宽厚而泛博,各类物种全得通顺畅达。牝马属于大地的生物,驰行大地没有疆界,柔顺而宜于守正。君子有所往,率先行动则会迷惑而失其正道,在后随顺则能得其恒定法则。西南得到朋友,则是与同类前行,东北丧失朋友周易天地万物,最终将有吉庆。安于守正之吉,是由于应合隧道而无边。
解读:
从坤卦开始,都是在卦辞之后,附上《易传》的《彖传》与《大象传》,在各爻爻辞后边附上《小象传》。《彖传》是孔子及其弟子裁断卦辞的,所以要逐一对照卦辞看。元:“至哉坤元”,至是泛博的意思。对比乾卦的《彖传》“大哉乾元”,“至”比“大”层面稍低。乾是“资始”,坤是“资生”;乾是“统天”,坤是“顺承天”。但乾坤都为“元”,皆是万物之元。此与《尚书》思想一脉相承。《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八卦三爻即三才,上爻为天,下爻为地,中爻为人,处于中道,故“惟人万物之灵”,既然人为万物之灵,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天的看法其实就是人民的看法,上天的听闻意见其实就是人民的听闻意见)。文王、周公以为人民的集体意志就是上帝的意志,这就是儒家民本主义的源头。亨:“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此是对“亨”的阐述。“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此是对卦辞“利牝马之贞”的阐述。母马既健行又柔顺,而且又有生养之德,用以表达坤卦最为恰当。“东北丧朋,乃终有庆”,此句发挥最妙。项安世说:“臣之事乎君,妇之从乎夫,皆丧朋之庆也。”譬如女子年轻时有非常多同性朋友,后来离开她们与男子成亲,此失去朋友而有喜庆。彖传出现三处“无疆”:德合无疆、行地无疆、应地无疆。由于坤卦顺承乾卦,也就是老子说的“地法天”,“德合无疆”对应坤之亨,与天相通故无穷;“行地无疆”对应坤之利,得天之利似母马故健行;“应地无疆”对应坤之安贞,大地广阔无垠。2.3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白话:象传说:大地的形势柔顺无比,君子当以宽厚之德容载万物。
解读:对比乾卦《大象传》:“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两者行文对仗,内容体现了人的行为应该效法自然的法则,与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脉相承。
坤为地,为顺,所以说大地的形式柔顺无比。坤为大舆,为众,所以说载物,厚德。一切为民是为厚德。
2.4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白话:初六——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来到。象传说: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来到,这是由于阴气刚开始凝聚,顺着发展趋势,就达到结冰的季节了。
解读:
坤卦初爻动,下卦变为震,震为足,所以说“履”。坤为纯阴,初六是开始,所以说是“霜”。坤为顺,所以要顺着自然发展趋势,由霜想到未来结冰的季节。2.5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隧道光也。
白话:六二——平直、方正、辽阔,不必修习,也没有什么不利的。象传说:六二的爻象是平直而且方正,不必修习,也没有什么不利的,由于隧道是泛博无边的。
解读:
《乾》以九五为主爻, 《坤》以六二为主爻。盖二卦之中,唯此二爻既中且正。又五在天爻,二在地爻,正合乾坤之本义。《乾》主九五,故于五言《乾》之大用,《坤》主六二,故于二言坤之大用。天圆地方,乾为天,天文历法以表时间;坤为地,地理建筑以表空间。见下图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实为时空模型图
故乾卦用九“群龙无首”,因天体运行循环无故,年月日时周而复始;坤卦六二“直方大”,直,直线,一维;方,方形,二维平面;大,立方体,三维空间。因二维三维空间都是从一条直线开始,两条直线垂直相交组成二维平面,三条直线垂直相交组成三维立体空间。孔子唯于坤卦六二言“六二之动”,盖爻者,交也。交者,动也。只有直线的相交才能形成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故说“六二之动,直以方也”。此顺天理之自然,而无造作于其间,故曰“不习无不利” 。习,乃增加造作之意。此“直方大”之真义。坤卦直方大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乾为天体,以计量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在一条直线上,乾为创生,故说“天一生水”;坤为大地,为空间,正方体六个面,故说“地六成之”。时间与空间是宇宙万物的两大最基本因素,时间无始无终(“群龙无首”),空间泛博无边(“隧道光也”)。
以上从科学角度解读坤卦六二。从人文角度看,“直”者,真也,真诚。“方”,正也,正义。老子说“人法地”,故君子效法大地“直方”之真诚、正义。隧道光也。光,即广,广即“大”,泛博,包容。光,照也,熏陶。由于隧道的泛博包容和自然的熏陶,所以不需要刻意学习,顺乎自然,则无不有利。
乾坤两卦解读:这时,六十四卦奥妙已过半矣!
2.6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白话:六三——蕴含文采而可以正固。或者随着君王做事,不居功而有好的结局。象传说:蕴含文采而可以正固,以等待时机发挥。或者随着君王做事,智慧泛博。
解读:
六三已经走完了下卦坤,坤为文采。所以说“含章”。“贞”,坤之德正固。因乾为君,故坤为臣,所以说“或从王事”。因六三阴爻居阳位,又不在中位,不中不正,故“无成”。六三动,下卦变为艮卦,艮为终止,所以说“有终”。2.7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白话:六四——扎紧口袋,没有过失也没有称誉。象传说:扎紧口袋而没有过失,是由于谨慎所以没有灾难。
解读:
六四爻动,上卦变为震卦,下卦还是坤。震为动,坤为布,引申为口袋。互卦坎艮,坎为险,艮为止。综合其义就是扎紧口袋(括囊)。括囊,扎紧口袋,指慎言慎行,所以无害,当然也无称誉。2.8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白话:六五——黄色的衣裙,最为吉祥。象传说:黄色的衣裙最为吉祥,文采隐于中间。
解读:
五爻本为君上中道之位,黄,中心之色。坤为顺为臣,故说“黄裳”,裳是下身穿的衣服(上为衣,下为裳)。“元吉”的夸姣程度超过“大吉”。文采隐于中间(黄为中),却甘于居于下位(裳为下),如此则会“元吉”。2.9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白话:上六——龙在郊野征战,它的血是黑黄色的。象传说:龙在郊野征战,它的路已经到了尽头。
解读:
上六完成了坤卦最后的阶段,此时六爻皆阴,阴极生阳,所以龙出现了。那么龙在跟谁征战呢?跟五爻的君上。由于当它处于君位时“黄裳元吉”,而如今发现全卦没有一个阳爻,所以以为自己可以称王了。因在坤卦的最外边,所以为郊“野”。由于已经离开了中道,所以必然是惨败,“其血玄黄”,玄,天之色,黄,地之色,天地交战,故血有天地之杂色。玄:《释言》:“玄,天也。”,《说文》:“黑而有赤色者为玄。”,《小尔雅》:“玄,黑也。”为什么古时侯人说天地颜色为黑色?古时侯人观察昼夜,发现天空的颜色受日月影响,其本色为黑。这与现代科学对太空的熟悉一致。2.10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白话:用六——适宜永久正固。象传说:用六适宜永久正固,因此是万物的归宿。
解读:
乾坤二卦皆有“元亨利贞”四德,而乾之大用在“元”,即圆,指天体运行如环无故周而复始,故用九“群龙无首”。坤之大用在“贞”,即正固,如大地如如不动,贞者,真也,真如实相周易天地万物,万法之所归。大终:大,万物为大;终,归宿。万物之归宿就是永恒的正固,也就是“一真法界”。乾为始,坤为终。乾为时间,坤为空间。乾创始万物,万物随时间而演化,坤接纳万物,安置于十度空间,此即“十法界”。十法界与一真法界不二。乾为心,坤为物,一切法由心想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故乾为大始,坤为大终。2.11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白话:文言传说坤卦最为柔顺,但活动时却是刚健的;最为安静,但德能遍及四方;它最后行动才碰到主人,且保持恒定的法则;包容万物,且化育泛博。坤道岂非不是顺应吗?它顺承天体而按时序运行。
解读:
《文言传》是孔子及其弟子专门对乾坤二卦在彖传和象传基础上再做深入的阐述。由于六二为坤卦全卦之主爻,所以《文言传》对坤卦的总阐述是在六二爻“直方大”基础上的:“动也刚”是描写“直”,“德方”是描写“方”,“化光”是描写“大”。而“有常”则是描写用六“利永贞”。最后回到《彖传》的主旨“顺承天”,故说“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2.1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白话:(初六)积累善行的人家,必定留下喜庆;积累恶行的人家,必定留下祸殃。像臣子杀害国君,儿子杀害父亲这种大罪,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逐渐积累而成的,只是由于没有及早辨明而已。《易经》说:“履霜坚冰至。”说的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解读:
坤为顺,即事物的发展趋势。初六为出发点、起因。从初六为出发点,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可以辨明未来的结果,所以说“履霜坚冰至。”福祸是果,善恶是因,因必水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乃是自然规律。《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习,即渐习,长期逐渐的积累。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的渐习中弃恶扬善,是非分明。人之本性皆是善的,本性如明珠,习性如泥垢,教育的作用就是洗涤泥垢,彰显明珠。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作为全天下的根本大法《周礼》已经得不到落实,所说“礼崩乐坏”,“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现象多有发生。孔子以为这是社会教育缺失的结果,所说“辩之不早辩也”。
2.13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白话:(六二)“直”即正,“方”指义。君子以敬慎的态度使内心正直,以正义的准则规范外在的行为,只要确立敬慎与正义的精神它的德能就不会缺少,真诚、正义、宽容,即使不学习也无不有利,这样就不会怀疑自己的行为了。
解读:
孔子作《文言》,把象数升华到了义理。象数即自然法则,义理即社会法则。社会法则是由自然法则推导出来的,所以说“天人合一”也。正直、真诚首先是内心的修炼,然后表现于身外的人际关系上则是正义、宽容。《论语·雍也》:“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所以能生存下来,只不过是侥幸地避免了灾祸。”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德不孤,即德能不会缺少。有德必有能,有德必有才。《中庸》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展开就是老子《道德经》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不妄为,不妄为即是法于天性,《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不习”就是《庄子》说的“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可见修炼心性是最大的学习,是为“大学”。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说“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说“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说“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代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纵览四书五经,大家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说实话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捉住这三纲八目你就是捉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门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门路本身而言,说实话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关键。“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14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隧道也,妻道也,臣道也。隧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白话:阴柔固然有美德,但要蕴藉隐藏;以此跟从君王做事,不敢有自己的成就。这是大地的法则,为妻的法则,为臣下的法则。地的法则是不成就自身,而是代天完成功业。
解读:
乾能始物,不能终物,坤为顺,顺乎天道完成万物,所以把成就归于上天。坤道是臣道,妻道。历史上的忠臣贤相都是坤道的落实者。历史上证得坤道第一人:范蠡(前536-前448年)
当越王勾践刚刚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然而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服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范蠡深知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见微知着,六三“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鸱chī夷子皮:用于装酒的皮制的口袋。盖取坤卦六四“括囊”),不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被齐人欣赏,齐王任命他为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平民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而去。
平民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坤六五“黄裳元吉,文在中也”。)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坤道其顺乎?”)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儒商之开山祖师。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众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活了88岁遐龄而善终。(彖曰:后顺得常。坤卦用六:利永贞。范蠡为中国儒商之祖,其思想“后顺得常”“利永贞”,成为商家经典。)
2.15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白话:天地变化,草木蕃庑。天地闭塞,贤人隐退。《易经》说:“扎紧口袋,没有过失也没有称誉。”是说言行应当谨慎。
解读: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子曰:“直哉史鱼则!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孔子说:“好一个刚直的史鱼!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直, 国家政治黑暗时他还是像箭一样直。好一个君子蘧qú伯玉!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便隐退藏身了。”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天地闭,贤人隐”,并不是贤人消极,隐指的是不出来做官,由于天地闭时,无官不贪,做官即是做贼。此时君子隐于民间,开民智启群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弘远,意志坚强,由于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岂非路程还不遥远吗?”)
2.16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白话:(六五)君子效法中心黄土之道以通达事理,处于尊贵正位而以修身为本,美德蕴藏在内心,畅达于全身四肢,然后才表现在事业上,这是美德之极致啊。
解读:
孔子对六五爻的深入阐述实在美妙!六五“黄裳元吉”,黄中,五行之一,东为青色,西为白色,南为红色,北为黑色,中为黄色,君子只有效法黄中,才能通达四方,所以说“黄中通理”。此君子修心养性之道。六五是尊贵人君之位,理应成就功业,然而君子仍然把精力放在修身上(裳,引申为身体),所以说“正位居体”,这是“美在其中”的内秀。由于美德蕴藏于身体,所以真气必畅达于全身,此是炼性化命的功夫(古时侯圣人长寿,皆此功用),有了如此的旺盛的生命力才来经营事业,这真是“美之至也”。
2.17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白话:(上六)阴猜疑阳,必然发生战斗。由于它误以为阳消失了,所以自称龙。由于没有脱离自己的阴类,所以惨败后流出血。黑黄,是天地相杂的颜色,入夜而地黄。
解读:
《文言传》对于上六的阐述仍然停留在象数阶段,并未在义理上发挥,也许是没有流传下来的缘故。阴已经达到极盛的位置,六个爻都走完了,由于没有发现阳爻,误以为不存在阳(即龙),说实话万物负阴而抱阳,此时龙处于潜伏的状态。上六称龙,如同大臣反叛而称帝,战争不可避免。气为阳,血为阴。而上六属阴,所以流血。天气黑,地色黄,所以其血黑黄。乾为君道,坤为臣道。乾上九爻辞为“亢龙有悔”,指的是帝王脱离民众,昏庸无道,必然带来懊悔的结果。坤上六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指的是有实力的臣子想夺取君权,其必然带来战争。孔子五十岁学易,故“五十而知天命”。天有天命,国有国运,连山六十四卦,归藏六十四卦,周易六十四卦都是天命国运乃至万物的密码。汤武革命,如乾卦九五,天地已开;桀纣之虐,如乾卦上九,亢龙有悔;清明盛世,贤臣辅佐,如坤卦六五,黄裳元吉;藩镇割据,如坤卦上六,天地已闭。人类的历史有治有乱,治乱相叠,循环往复,无非是阴阳二气运动的表现。
源自:李守力解读易经
所属专题:《为大众解读易经》(68篇)